防治二點葉蟎(紅蜘蛛)的成功之母!(上篇)
- tuabiotech
- Jun 4, 2019
- 2 min read

研究所論文一般都是有「正面」實驗成果,集結整理之後束之高閣!其實「負向」的實驗結果,也可以整理呈現為參考文獻,讓後續研究的人不要再重蹈覆轍,縮短試驗的進程!我們有一些栽培草莓防治二點葉蟎的經驗,希望透過分享交流,增進各自的栽培防治方法!
高達1.44的高雌性比(雌蟲數目:雄蟲數目=1.44:1),平均一隻雌蟲一天可以產出約10顆卵,一生可以產生約112顆卵,族群倍增的速度可想而知!我們嘗試了幾種測試成效頗佳的化學農藥,例如各個單獨實驗中,「賜滅芬」處理 96 h後,二點葉蟎卵的孵化率 (43.7 ± 8.1 %) 最低(ref. 4),阿巴汀稀釋 2000 倍處理致死率98.3%(ref. 3),也測試過幾種不同的作用機制用藥,但還是成了「成功之母」!後續又試幾個無毒防治方式,例如各個單獨實驗中,不同噴水頻率處理 21 日後最高雌蟎的防治效率為 85.3%(ref. 1),窄域油(200x, 防治率91.1%)、木醋液(200x, 防治率62%)、皂液(200x, 防治率84.2%)(ref. 3),終究還是以清園收場!
幾個熱心的農民朋友持續提供幾個「撇步」(秘方),我們會再本著研究所研究的精神,繼續觀察如何「整合」出「管理」的方式、資材,達到有效的二點葉蟎防治綜合管理。
二點葉蟎生物特性:
二點葉蟎(Tetranychus urticae Koch)危害植物涵蓋蔬菜類、觀賞作物、果樹、草莓、雜糧、棉花及雜草等150種以上!繁殖方式除了利用交配產卵之外,也具有「孤雌生殖」(不需交配即可繁殖下一代),「高雌性比」(1.44)特性也是造成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!
俗稱「紅蜘蛛」的二點葉蟎具有「分泌絲線造巢」的能力,所以危害部位可以觀察到「絲狀物」構造。二點葉蟎利用口針穿刺寄主植物之葉芽、葉、花芽、花與果實,吸食植物內組織液,毀壞保衛細胞(Guard cell)、致使氣孔關閉機能失效、蒸散作用失控,降低植株行使光合作用導致植株衰弱,植物毒素也可以透過葉蟎的唾液傳播擴散。
Reference:
1. 邱于君、莊益源。2014。噴水、高濕度及台灣藜對草莓二點葉蟎防治效果之評估。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所碩士論文。
2. 路家文、施劍鎣。2005。花豆水耕栽培技術之改良對二點葉蟎(Tetranychus urticae Koch)產量及二點葉蟎危害對花豆多酚氧化酵素活性之影響。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所碩士論文。
3. 廖保成、柯俊成。2012。非農藥防治資材對草莓二點葉蟎防治成效之評估。國立台灣大學昆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4. 薛道原、莊益源、鍾文鑫。2017。草莓田病蟲害危害動態與南方小黑花椿象(Orius strigicollis)對二點葉蟎(Tetranychus urticae)防治藥劑敏感性測試。國立中興大學植物醫學暨安全農業碩士學位學程論文。
Comments